在藏壽司還沒來台灣之前 爭鮮消費了十幾年
從竹圍家樂福 竹圍站前 淡水站前 一直到文化路中山路口 直到淡海家樂福
其中也有在北投 石牌 林森北路 還有高雄消費 算是忠實顧客
雖然我鍾愛的就還是那幾樣 花枝 北魷 生小捲握壽司等等
直到淡水站前有藏壽司 偶爾也去消費 但是比起爭鮮每盤30元貴上10元
掂掂荷包藏壽司還是沒那麼常去
結果在兩次爭鮮發生狀況徹底惹惱老婆
一次是她叫炸物 結果來的是冷的(都不知道在迴盤上逛多久了)
有了藏壽司熱騰騰的經驗 讓她完全不能接受 結帳時跟店員發了頓牢騷
第二次在淡海 兩個人又被分到一般的吧台座位
在藏壽司兩個人都是舒舒服服坐沙發 現在要擠到這種位置一比較就理智線斷裂(笑)
吃完說再也不來爭鮮了~
然後就固定去吃藏壽司了 距離也比較近 而且爭鮮現在很多也都變40元60元一盤了
比較起來 藏壽司是有比較多我喜歡吃的(雖然還是那幾種)
像是秋刀魚握壽司 槍烏賊握壽司 前一陣子的明太子也很不錯
話說這趟去東京 原本沒想到去吃藏壽司(薩莉亞倒是有想嘗試)
然而就在池袋站買好伴手禮 也到了午餐時間
轉來轉去不知吃什麼好時 在池袋西口公園旁忽然看到熟悉的藏壽司
抱歉當時太餓了竟沒拍個店外觀 借用一下GoogleMap
從入口到地下一樓後 不像台灣會有服務人員來招呼問你有幾位
只看到一台機器 鍵入用餐人數後就會印出一張有座位的「案內票」
這張「案內票」下方寫著「この紙は会計時に使用いたします。レジまでお待ちください。」
所以就座後不要丟掉 結帳時還會用得到
就像是在台灣藏壽司 進場時服務人員給的桌號牌一樣(台灣沒用紙張可能就是怕被揉掉扔掉吧)
說起來從進去到結帳 都沒接觸到工作人員 完全自助完成 就跟在飯店一樣
或許就是疫情後的趨勢吧
這張是隔天在南千住藏壽司使用的 不過都一樣
然後依據上面指示座位號碼就座
池袋這家客人非常多 所以我一個人是被分配到吧台的
吧台座位每個都還是有用隔板隔開 不知道是不是從疫情開始就這樣
因為和隔壁客人距離很近 所以就不大方便拍攝座位
基本款的都是一盤150日圓 相當於台幣才31元左右 好便宜啊
(可以看到googleMap截圖 2022年時是一盤125日圓喔)
我沒有使用手機點餐 直接用螢幕點 有中文螢幕可以選擇 提示聲也是中文喔
所以有時也會聽到別的位置傳來中文 就知道有和我一樣的老外在吃(笑)
選單除了有種類分類 也有價錢分類
所以只想點便宜的一目瞭然非常方便
這邊的茶粉還是用小塑膠湯匙來舀(台灣已經改為從小孔用倒的)
另外我沒看到用來裝醬油和山葵的碟子 看隔壁的客人直接放在壽司旁上 所以也跟著做
在日本好像不叫秋刀魚握壽司 一種常見的魚名我竟然忘記了 老了~
從這天開始大概就是早餐松屋 午餐壽司 晚餐拉麵的型態(不過最後一天稍微不一樣)
隔天中午剛好在南千住站 附近的購物商場「LaLa Terrace 南千住」有藏壽司 所以又去吃了
而且南千住這家是一盤125日圓喔 台幣才26元多會不會太過分了
這家一樣先拿案內票 而且雖然我一個人還是分配了沙發給我
可能地方比較大吧 這時客人也不是很多
把外套相機包背包什麼的可以放在沙發大位置就是讚
和池袋差不多 不過螢幕點餐就沒有中文了 可能這裡觀光客很少吧
不過日文也還好 而且有圖片可以看 大丈夫
還有一個跟台灣不一樣的是 可以設定不要玩遊戲
所以不會放入5盤就會給你扭蛋(中獎的話)
看到這滿出來的軍艦壽司就覺得超滿足
在台灣可吃超過10盤 但在這裡吃了10盤就飽了 可能份量還是比較大吧
另外看到有生魚片 這在台灣也是沒有的
總之在日本吃藏壽司真的好棒啊~ 日本人太幸福了
台灣的藏壽司是有這裝醬油的碟子
非常喜歡秋刀魚握壽司 只是一開始魚肉長到垂到碟子 現在已經縮水了
槍烏賊握壽司也很棒
好啦 台灣藏壽司軍艦也是有滿出來的
2025/01/24更新
台灣藏壽司現在也像日本一樣
進店前在機器上輸入人數 也有「案內票」(台灣叫帶位票)了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